我性情兇暴,體型粗大,口鼻鈍圓,耳短而圓,背毛棕褐腹毛灰白,尾巴比身體短而且兩色明顯(上面黑褐,下面灰白)。
喜歡棲息在溫暖潮濕的地方,下水道、廚房、倉庫、地下室、牲畜圈棚、屠宰場等處。
——褐家鼠
座右銘:
”洞房“隱蔽處,今晚飽餐時。
我的地盤我做主。
02梁上君子——黃胸鼠
我善長攀爬,體型中等苗條。尖長的口鼻,長長的耳朵,背毛黃褐腹毛棕黃,尾巴細、長過身體。
喜歡高層隱蔽的場所,如屋頂、天花板、樹和灌叢上。在地面生活在垃圾和雜物堆積的場所以及貨場和下水道內(nèi),有褐家鼠時到高層活動。
——黃胸鼠
座右銘: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大丈夫能屈能伸。
03小家碧玉——小家鼠
我體型嬌小,身長和成人中指差不多,體重7-20克??诒情L而尖,尾長與體長相等或略短,毛色變化很大,背毛由灰褐色至黑灰色,腹毛由純白到灰黃,尾毛短而稀疏。
喜歡棲息在干燥、去“餐飲場所”方便的地方。我身材嬌小,可以在墻基、倉庫貨堆中和保溫層內(nèi)打洞或在破箱子、抽屜中筑巢。與褐家鼠和黃胸鼠競爭關(guān)系,常被驅(qū)趕。
——小家鼠
座右銘:
小小巢,大世界。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二、鼠疫的傳播1傳染源
為感染動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動物常見有嚙齒類動物和野生食肉動物,如灰旱獺、紅旱獺、喜馬拉雅旱獺和長尾黃鼠等。
2傳播途徑
(1)蚤叮咬的傳播方式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剝?nèi)∪疽吆但H皮或剝食其它染疫動物,此類傳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
(2)人-人傳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觸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經(jīng)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種方式感染的主要為肺鼠疫。
3易感人群
人對鼠疫普遍易感。疫區(qū)從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獵殺、剝食旱獺的獵人、牧民接觸染疫動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三、臨床表現(xiàn)
主要的臨床類型包括腺鼠疫、肺鼠疫和敗血型鼠疫,其他類型鼠疫如皮膚鼠疫、腸鼠疫、扁桃體鼠疫等型比較少見。
1腺鼠疫
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高熱、畏寒、伴惡心嘔吐、頭痛及四肢痛、顏面潮紅、結(jié)膜充血、皮膚黏膜出血點等。多表現(xiàn)為腹股溝淋巴結(jié)、腋下淋巴結(jié)和頸部淋巴結(jié)腫大,且發(fā)展迅速,多為單側(cè),一周后淋巴結(jié)很快化膿破潰。
2肺鼠疫
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熱、頭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發(fā)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3敗血癥鼠疫
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高熱寒戰(zhàn)、神志不清、昏迷,進而發(fā)生感染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及廣泛皮膚出血和壞死等。
四、鼠疫預防治療
及時的抗生素治療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日常的預防措施主要是減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盡量減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
(1)避免到疫區(qū)旅游或活動,避免接觸嚙齒動物(如:鼠類、旱獺);
(2)避免與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觸,與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觸時,盡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觸距離,并帶口罩,勤洗手;
(3)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驅(qū)蟲制劑,常用驅(qū)蚊劑一般都可以驅(qū)趕跳蚤;
(4)如果曾去過疫區(qū),應持續(xù)2周自測體溫,如果突然出現(xiàn)發(fā)熱、寒戰(zhàn)、淋巴結(jié)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癥狀,應當立即就醫(yī)并告知醫(yī)生疫區(qū)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療效果較好。
(5)與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觸的人員,應盡早預防用藥??煞没前分苿?,成人首次2g,其后4-6h服1g,一般連服5日。
我們也不知道這個事情是怎么發(fā)生的,也不知道病人之前接觸過多少人,因為通報中是肺鼠疫,即有空氣傳播的可能性,但是后續(xù)也沒有任何媒體的跟蹤病人報道。我們只能說讓大家多長個心眼。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鼠疫屬于烈性傳染病,基本沒有很長的潛伏期,一發(fā)病就很明顯,大家積極提防身邊的人有無忽然發(fā)熱并且淋巴忽然腫大的情況。根據(jù)媒體的報道,首診醫(yī)生貌似平安無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