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提高產科急救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提高綜合急救技能,確保孕產婦急救綠色通道通暢,保障急危重癥孕產婦母嬰安全,我院產科于5月14日下午組織產科醫(yī)生及助產士在產科一區(qū)通過模擬場景,以實際救治和現場提問的形式開展《肩難產急救技能競賽》。
肩難產是一種可造成嚴重不良妊娠結局的產科急危重癥。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尤其是三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孕產婦對陰道分娩的需求呈上升趨勢,肩難產的發(fā)生幾率也隨之增大。它發(fā)生在胎頭娩出之后,胎肩不能娩出,可由于突發(fā)胎肩嵌頓造成嚴重的會陰裂傷、臂叢神經受損、鎖骨骨折、新生兒窒息、新生兒顱內出血甚至新生兒死亡等嚴重并發(fā)癥。一旦發(fā)生,要求必須在5-7min之內娩出胎兒。因此,早期預測、識別和正確處理肩難產顯得尤為重要。本次競賽為了達到預期效果,事先制定了演練方案,對產科醫(yī)護人員進行“肩難產搶救演練”的理論與技能培訓。最終由6組醫(yī)生及助產士組成了參賽隊伍。
“胎頭娩出,出現“龜縮”征象,胎肩娩出困難,叫人來幫忙。呼叫助產士C及一線醫(yī)生,住院總,二線醫(yī)生,兒科醫(yī)生,麻醉醫(yī)生……”參賽隊伍現場模擬一起肩難產危重癥案例,迅速組成應急搶救小組,啟動應急預案,運用肩難產的搶救流程HELPERR程序——呼叫、側切、屈腿、壓恥、旋肩、牽后臂、翻身使四肢著床,一步一步,做到忙而不亂!各個環(huán)節(jié)嚴謹細致,現場氣氛緊張有序。每個參賽人員全神貫注,各司其職,明確診斷,配合默契,技術操作嫻熟規(guī)范,語言表達通暢流利地激烈比拼,把競賽當作日常工作實戰(zhàn)!充分展示出她們極強的急救意識,扎實的基本功,全面的專業(yè)知識,高超的臨床技能。
此次競賽還成立了技術考核評分組(由產科主任童干益、產科一區(qū)護長杜海英、產科二區(qū)護長林麗琴、產科副主任醫(yī)師王美蘭擔任),制定評分標準,對每個參賽組逐一評分和點評。
經過3個多小時緊張激烈的角逐,最終評選出:最佳團隊、最佳二線、最佳老總、最佳一線、最佳助產士A、最佳助產士B、最佳助產士C。
演練結束后,產科主任童干益對本次競賽做了總結發(fā)言,對本次參賽隊伍的應急反應迅速,技能操作熟練,各環(huán)節(jié)流程運行順暢表示贊揚,并針對競賽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同時強調,比賽不是目的,目的是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真正做到熟能生巧,團結協作,在肩難產發(fā)生時能立即作出正確診斷及處理,提高產科質量,改善母嬰預后。
通過此次急救技能競賽,進一步強化了產科醫(yī)護人員對肩難產高危孕產婦的急救意識,規(guī)范了應急救治流程,增強了臨床緊急處理和團隊合作能力,為持續(xù)提升我院產科急危重癥孕產婦救治水平、保障孕產婦母嬰安全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定義:肩難產一般是指當胎兒下降時其前肩嵌頓在恥骨聯合上方,也可能是胎兒后肩嵌頓于母體骶骨岬。據報道,在頭先露陰道分娩中,肩難產的發(fā)生率為0.2%~3%。這個數值的差別可能是由于研究人群的差異性、不同的實施者對肩難產的定義不同而造成。
高危因素:包括既往有肩難產史、母親患有糖尿病、母親肥胖、分娩時的孕周、產程過長、器械助產及巨大兒。其中既往有肩難產史及巨大兒將顯著增加肩難產的風險。但大部分的肩難產缺乏可觀的數據進行風險評估和預測,因此接生人員必須時刻警惕肩難產。
產前預防:包括運動、飲食、孕期體重控制及治療這幾方面,通過減少巨大兒的發(fā)生率來降低肩難產的幾率。
① 建議在孕前及孕期進行體力活動來減少一些肩難產風險因素的發(fā)生。
② 建議超重或肥胖女性(BMI≥25)運動與飲食方法(高纖維或低升糖指數)結合,有助于降低巨大兒的發(fā)生和適當減少孕期體重增長。
③ 建議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采用標準糖尿病飲食(25-35kcal/kg/day,包含40-50%的碳水化合物,3次主餐,2-3次加餐),有利于預防巨大兒的發(fā)生。
④ 不推薦正常BMI女性通過高纖維或低升糖指數飲食來預防妊娠期糖尿病或巨大兒。
⑤ 正常BMI女性孕期建議增重11.5-16kg來減少巨大兒風險。建議肥胖病人重視控制孕期體重增長。
⑥ 建議患有GDM的婦女推薦妊娠期糖尿病的特殊治療(飲食控制、自我血糖監(jiān)測、必要時的胰島素治療)來降低出現巨大兒和肩難產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