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天長達40天,比去年多了10天(7月13日入伏,8月21日出伏)。三伏天,通常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濕悶熱的日子。這段時間,人的抵抗力會下降,如果平時體質就比較弱,容易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口淡乏味、精神萎靡、逐漸消瘦等現象,嚴重者還會低熱、頭暈、胸悶、惡心、汗出不暢,但這也恰恰是養(yǎng)生的最佳時間段。浙江省中醫(yī)院中醫(yī)內科主任中醫(yī)師、國家級名中醫(yī)、浙江省名中醫(yī)研究院副院長陳意教授和你說說三伏天的飲食起居該注意的方方面面。
“三伏天怎么吃?”
陳教授說,主要掌握四個要點——
1、多酸多甘
中醫(yī)認為,一年四季中最能把身體的寒氣排除的機會就在三伏天,這也是冬病夏治的理論基礎。因此,三伏天應適當多酸多甘;陽虛的人,應多喝溫熱的水,也可通過肉桂、干姜、人參和小茴香燉湯來幫助身體散寒,疏通經絡。
2、補氣去火
炎熱的天氣會使人的心情變得煩躁起來,容易使人上火,所以,三伏還有一個養(yǎng)生的重點就是去火??喙稀⑽骷t柿、鴨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3、新鮮干凈
新鮮的蔬菜之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如糖分、纖維素,它們還能夠有效補充身體所需要的能量以及水分。
4、補水養(yǎng)生
夏季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季節(jié),稍微運動一下就會冒汗,并產生強烈口渴的感覺,正因如此,補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千萬不要等到感到口渴之后再喝水,而是每天至少喝掉1200毫升的水,且最好是喝接近體溫或比體溫略低的水,這樣身體降溫更快,更容易讓人感覺到涼快。
“三伏天怎么動?”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很多養(yǎng)生達人耳熟能詳的俗語。陳意教授說,這句話的意義在于人體本身有著適應不同環(huán)境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鍛煉身體,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huán)境的能力。的確,成天躲在有空調的家里不出門,躺著、坐著,一點運動量都沒有,會使身體適應能力和抵抗力下降。但他也不贊成在三伏天,在酷熱的室外做大量高強度運動,特別是老年人、孩子和長期不運動的人群,出汗太多,容易造成津液消耗,出現口干、發(fā)燒、消瘦等癥狀。
“運動講究‘因時因地因人’,所謂因時,即避開暑氣,選擇早晨或傍晚鍛煉;因地,即選擇通風涼爽的地方,不要待在太陽底下暴曬;因人,則要根據個人體質選擇合適的方式。”陳教授說,“三伏天怎么運動?一個字,慢,如在溫度不是特別高時,到戶外散步、打太極拳或游泳等,一來不會中暑,二來提高身體素質和免疫力?!?/span>
|